English

费德里柯·费里尼:杂耍与狂欢的诗学

2000-0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昶 我有话说

“我用电影手法去叙述与我思想合拍的一切事物:这里有真实的事情,也有幻想,有标新立异之愿,有自我表白、自我辩护,以及我的直言不讳。我渴望取悦于人,引人注目并教育他人。使自己成为一个预言者,一个目击人,一个醒世的丑角。”

 ——费德里柯·费里尼

在意大利和欧洲的现代电影中,费里尼已经成为“非理性主义”和“狂欢”复调诗学的代表。他早期作品中那些孤独、压抑和脆弱个体的无望、无助、无力的生活曾经象征了当代人类的尴尬处境,而60年代的费里尼更关注的则是焦虑悸动灵魂的空虚和荒诞感,从1959年《甜蜜生活》开始,费里尼把嘲弄的笔锋转向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转向了与劳苦大众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的那些衣冠楚楚、“生活甜蜜”的行尸走肉。而任何时候,费里尼都与他的作品保持着复杂暧昧的“间离”关系,以此来构成一种自我指涉和批判。

《甜蜜生活》的主角是由马尔切洛·马斯特罗亚尼饰演的花边新闻记者,他混迹于明星、富豪们的生活圈子当中,目击了这些上流寄生虫们的虚浮、矫饰和堕落。他行走在这一片泥沼之中,空虚,恶心,但是也无力自拔,因为他本身也是其中的参加者和共谋,他的失落、他的焦虑无一不指称着当代消费主义社会的流行病。影片毫无顾忌地展示了罗马名流们肮脏龌龊、寻欢作乐、得过且过的日常生活,拼贴了一幅失去了任何价值和目的的放荡者“乐园”的壁画。影片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但是同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由梵蒂冈天主教廷领导发起了一场疯狂的运动来反对这部被他们称为“图谋不轨”的影片,而资产阶级右派则因为自身丑态毕露而怒火中烧,甚至左派的新现实主义者也开始批评费里尼态度不明地展示颓废,离开了底层人民。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费里尼的影片中体现出来的天才,他用一种冷静近乎冷酷的语调慢慢地复述着疯狂、变态和腐烂的现实生活,他把一面镜子递给了那样虔诚地信仰“经济奇迹”和”改革进步”的意大利。影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被电影史家们称为可与但丁《神曲》并称的艺术巨作。

1963年费里尼编导了自传色彩浓厚的《八部半》,达到了其电影生涯的顶峰。他说:“我想叙述的是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这是与生活妥协的企图。”影片叙述的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要拍摄什么的电影导演吉多(马斯特罗亚尼饰),他困惑、焦躁,无所适从,他说:“人的一辈子就是一场戏,只要把它接受下来就行了。”而费里尼指出:“吉多明确地、彻底地、清楚地容忍了自己,接受了现实。结论是不必热衷于去理解一切,只要试着去感觉和理解自己就行了。一个人对于他自己、他和别人以及他和生活的奥秘关系进行的任何研究,都是一种精神的探索,而且就其真正的含义来说也是一种宗教的探索。”这部影片可以算作某种断断续续的精神分析,也可以看作是杂乱无章的自我反省。但费里尼并不局限于表现一个缺乏灵感的导演的厄运与痛苦,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个人完全处在思想枯竭状态。观众欲求理解此片,就要忘记这是一个导演,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而从费里尼/吉多身上认出自己的焦虑、怀疑和虚伪。

《八部半》不仅是一部谈论电影艺术的影片,而且是一部谈论另外一部也是谈电影艺术的影片。不仅是一部谈电影导演的影片,而且是一部表现电影导演本人对自己拍摄的影片加以反思的影片。《八部半》为我们表现的正是拍摄过程中的这部影片本身。让一个创作者成为主人公,而这个创作者正在思考一部内容完全相似的影片。丰富的套层结构整体展现费里尼式的巴罗克风格和反身自指的勇气。而所谓“影片中的那部影片”。也就是这部影片自身。

《八部半》之后,置身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狂热躁动的意大利的费里尼反而愈加追求神秘主义创作空间和不可名状的梦境色彩。无论是《茱莉埃塔和精灵》中与精灵鬼怪共同生活的中年女性影像,还是《萨第里康》的古罗马时代超现实主义的纷乱画面,还是《卡萨诺瓦》和《女人城》的诡秘奇异、荒谬难言的表现风格,费里尼无疑越来越远离现象,而深入隐秘的心灵生活。他已不再寻求理解和注目,而陶醉在个人梦境与自然的相识一笑莫逆于心的超然契合之中。

80年代的费里尼转向了形而上学的沉思,面对电视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电影似乎更应承担某种终极关怀的道义责任。1983年《大海航行》,影片主题是渴望了解未来,主人公就是大海,浩瀚无际不可思议的大海,而时代背景则是世界的末日。1986年导演《金格和弗莱德》;1987年导演《采访:剪贴簿》;1989年导演《月吟》。花甲的费里尼总是说:“我还可以再拍一部影片。”但是,无疑费里尼在逐渐远离他的时代和他的费里尼风格的电影,他现在的唯一观众和对话者就是自己,他走向了哲学思辨和对内心生活的总结。晚年的费里尼更勤于著述,作有《制片》、《论电影》等大量电影论著和导演访谈录,而同时代的费里尼研究著作也同样汗牛充栋。

1985年费里尼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1993年获第66届美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费里尼作品共五次获得奥斯卡电影奖,多次获得意大利杜纳泰洛大卫奖和维斯康蒂特别奖。其中《大路》获得60项以上的国际奖项,《甜蜜生活》获得70项以上。

1993年10月31日,费里尼病逝于罗马。意大利举国哀悼一代艺术宗师,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转年,茱莉埃妲·玛茜娜去世。

费里尼从其主观世界中生成了一个幻想、回忆、魅惑的奇境。他以其无与伦比的天资和深沉的艺术气质主宰了一代电影美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论述的“未来千年文学”的五个特征简直就是费里尼风格艺术的简写:轻逸、迅速、确切、可视性、多义性。新现实主义之后,费里尼逐步奠定了他在意大利电影、文艺界乃至整个欧洲影坛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费里尼充任了战后年代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精神领袖。这是雨果之后,又一位艺术家左右了他的时代。费里尼给文化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即:艺术史历来是民族史的一卷,但是民族国家史也有可能只是文化艺术史的一卷。瞩目于费里尼,我们可以考察电影文化在战后几十年中如何自我建构成为了一种“总体社会现实”。费里尼不是那种有意无意地接受时代的暗示和裹挟的历史见证者和代言人,他是内心生活的预言者和精神先知。电影史家和文化史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阅读费里尼,我们就是在面对、阅读历史。《甜蜜的生活》、《八部半》都是现代社会受到无时不在的威胁和当前人类芜杂混乱的内心世界的巨大象征。(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